服务热线:0532-88721099(周一至周五:9:00 ~ 18:00)
【案例说】尽调实录:访谈 要找对人说对话

【案例说】尽调实录:访谈 要找对人说对话

2016-09-23 17:12:42 来源: 点金人 2263 0

但凡来过新大唐集团培训不良资产业务的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种切身感受:培训内容太有深度,专业知识丰富而有条理,案例分享精彩不断。但是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在短期内难以消化,为此我们会持续的推出讲述尽调细节的实操案例,提供一个不良资产交流学习平台。


一、话不多说,呈上案例


借款人为A市建设路城市信用合作社. 共39笔承兑汇票借款。


借款本金:3780万  利息:35198770.52元(截止到2004年8月17日)。


无担保人,无抵押. 


二、前期尽调与项目分析


这个项目是A地区最大的几个项目之一,前期的尽调人员已经做过基础尽调,发现债务人企业十多年前已经清算,可能已经破产或行政撤销。通过房产土地等落实,名下均无登记。查询工商信息,到1997年就开始不经营了,工商中也没有其他的内容,没有资产信息,当时的办公场所都是租赁的劳动局的。到法院查询本案诉,也没有特别的地方。大量网搜也无法找到相关有价值的信息,还发现除了欠中行之外,在其他金融机构也有债权。


项目一直没有进展,就被暂时放下了。


拿到本项目之后,认真的进行了阅卷并又进行了简单的房产土地查询,结果和以前一样。经过对项目的分析和感觉,我觉得这个项目肯定还是有突破点的,只是没有发现而已。比如,在法院没有查到其破产信息,可以合理的怀疑,虽然清算了十年多,但是还没有清算结束,所以还可能有些资产。或许,通过访谈,能了解到一些信息吧?


该访谈谁呢?原企业职工,法人,主管单位、法律顾问,还是执行法官?


然而通过原来了解的信息来看,A市建设路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原法人因为经济问题已经被判刑,企业职工无联系方式且大多已退休,没有法律顾问的记录。看来只有找主管单位了。还好,之前有过一个网搜,是2001年的一个A市劳动局的一则人事任命通知,任命公某某为A市建设路城市信用合作社清算组组长。


就从他开始访谈吧! 


三、有的谈就有机会!


去了A市劳动局服务大厅找G局长,说在市政府大楼。到市政府11楼的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部,工作人员说G局长一般不在这边,在信用社清算组那边办公,就在建设路和太白路路口北面不远。


我心里想清算还真有可能没有完成呢!


找到了清算组现场那边,是一座7层的大楼,估计近5000平方。外部刚进行了粉刷,里面都好像进行了简单装修,1-6层都好像在对外招租,门口贴着一张电费催缴单,上面写着建设路**号***楼电费,应缴纳人:A市建设路城市信用合作社清算组。


看来,这一步真走对了,清算组还在。那这个大楼是谁的?是债务人的资产吗?怎么查不到呢?现在是不是清算组管理资产呢?如果没有清算结束,那我们的项目还有机会吗?


进入大楼后,发现里面没有几家办公的,显得比较空荡,从七楼下到三楼,发现了一家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的单位,通过询问,得知G局长就在此办公,在三楼边上的一间调研员办公室,今天不在,一般有事情才会过来,电话不方便透漏。


隔了几天,又去了几次。第三次的时候终于遇见G局长在办公室。说明来意后,G局长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并拉开了话匣子,一谈一个多小时。


G局长负责此项工作已经十二年了,一直未能结束,是个烂摊子,他很清楚信用社的债务和资产状况,及清算开始到现在发生的一切。他马上退休,但市政府及劳动局一直找不到比他更熟悉情况的人来负责了,他工作的很憋气,很希望找人一吐为快。


G局长从信用社开始建立讲起,90年代开始高息揽储,对外贷款也审查不严,管理混乱素质低下。到96年底的时候开始爆发承兑危机,外边4家大企业欠款近2亿,破产无法偿还贷款,高息存款需要承兑,客户取不出钱来于是就引爆了信用社承兑大潮。危机爆发后,市政府出面协调市财政调拨了7000多万来堵上了居民存款的承兑,而企业单位等存款不予承兑,同时成立了清算小组,联合工商、法院等十几个部门,对信用社的资产负债进行清算,对原企业法人进行了审查并判决监外执行,对原信用社职工进行相关安置等工作。而一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信用社职工的解决问题,到现在还有20多名职工未妥善安置,中间牵扯很多问题。二是目前这个大楼是信用社刚爆发危机的时候建好的营业大楼,还没有竣工因为拖欠施工费用,所以未给办证。属于未竣工工程,原建筑商拿走了一切规划等前期手续。现在也无法办证,为了出租房屋,他找市政府在写的房屋权属说明上盖了个章,才勉强出租出去……


和G局长聊的比较多,也了解到了信用社目前的现状,目前对外的债务情况,目前的资产就这座大楼,现在一年租金100万左右,这几年已经差不多解决了职工的合同、档案和安置问题、剩下的20个左右即使赔偿,也就百十万。而且此片区近两三年有拆迁的规划,就等着最后大楼的处置了。还看到并复印了G局长手中的政府会议纪要,里面明确了此大楼是信用社的资产,说此资产是用来安置职工和清偿债务的……


拿到政府的会议纪要,这个项目基本上已经盘活了,找到了资产、虽然无证但有政府文件确定了权属,而且是用来偿还债务和解决部分职工的。算算到拆迁时候的价值,除去安置职工的费用及其他单位机构的欠款外,我方的债权也会有一定比例的清偿。


然后又到规划部门等落实了拆迁规划信息是真实的,城建档案馆去看了此楼有无规划等,还上法院查询了一些涉诉,找到相关的涉诉当事人进行了多方访谈,都印证了G局长的说法。之后又去了数次找G局长了解某些详情细节,将整个项目的事实真相搞的明明白白,并对资产价值又了评估。


至此,项目完全盘活。接下来,是该怎么合理的运用债权,和政府来博弈,以获取最大的偿还比例与处置收益了。


四、盘活感悟


通过这个项目的盘活过程,我感受到以下三点:


第一、没有盘不活的项目,只有不到位的尽调。(来我公司培训过的朋友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对项目尽调,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要深入再深入。本项目要是不深入的进行访谈,可能认为项目已经清算了,没有戏了。也就不会发现财产信息,也不会获取政府会议纪要,更不会还原事实真相,并使清算组仍然承认我们的债务。


第二、访谈的重要性。找对人,说对话,就能获取真正有用的信息。访谈到真正的内部知情人的时候,要获取对方的好感和信任,发展为内线,成为项目尽调和处置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来源。


第三、对于信息还是要多方印证真实程度。既要有信息敏感度,也要有怀疑求证精神。尽调过去,尽调现在,尽调未来。


您可以输入500个字用户留言0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

温馨提示

3秒后弹窗将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