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32-88721099(周一至周五:9:00 ~ 18:00)
不良资产证券化缘何受追捧?

不良资产证券化缘何受追捧?

2016-09-01 16:32:06 来源: 《钱生钱》 2140 0

【】优质资产人人喜欢,但是提到不良资产,恐怕大家就唯恐避之不及了。也正是因为我们对不良资产的极度厌恶,所以时隔8年重启的不良资产证券化顺理成章成为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据报道,截至目前,银行间市场已成功发行四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得到投资者的积极认购,全场认购倍率平均为2.67,边际倍率平均为1.67。这四款产品分别是2016中誉1、2016和萃1、2016和萃2和2016农盈1,总入池未偿本息和为152.34亿元,总发行金额为40.68亿元,商业银行发行热情十分高涨。同时,海外机构的参与热情也不断高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不良资产,为什么大家还这么踊跃呢?收益能有保证吗?


  先来看看国内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去产能压力加大等原因影响,导致银行资产负债表也出现恶化。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突破万亿,达到10672亿元,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37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5%,第二季度与上季末持平。如何化解日益增加的不良贷款,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我国的不良资产主要以不良贷款为主,市场需要在严控新增不良贷款的情况下,继续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而化解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不良资产证券化。


  那么什么是不良资产证券化呢?所谓不良资产证券化,就是指资产拥有者将一部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具有比较稳定的现金流,再经过提高信用,从而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证券的一项技术和过程。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但能够丰富不良资产处置的途径,实现市场间的连接,盘活金融存量资产,缓解银行资本压力,同时也向市场传递了市场化的理念,对企业和金融形成了市场的约束力,对市场未来的发展和规范十分有利,最重要的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或将成我国资产证券化初始阶段的突破口。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国际上已经运用得比较成熟,美国、韩国和意大利在发生银行业危机后均采取了对不良资产的集中处置措施,并且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均大量使用资产证券化手段。


  据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投资收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优先和次优获得的,信用风险小且收益稳定;另一部分是次级获得的,偿付顺序列于优先和次优之后,承担较大信用风险,但是能获得所有剩余收益。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申购呢?


  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对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能力均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丰富的处置经验,理解不良资产回收逻辑,同时深度参与项目尽调,对底层资产有清晰认识的情况下,才能对证券进行客观、合理定价,也才有可能参与次级档投资。也就是说只有合格的投资机构才能进行申购,具体条件包括最近一年的净资产不低于2000万元,金融类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具有两年及以上从事证券、期货、外汇等相关市场投资交易的经历,风险承受能力的等级要经证券公司评估为最高级。


  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证券化后资产的信用评估、定价等一系列复杂环节,参与主体也比较多,各自之间的权利、责任、义务关系十分复杂,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的现阶段,这些技术性问题都不容易解决。再加上法律、会计、税收等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直接抑制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造成虽然资产证券化一级市场火热,但是在二级交易市场有些冷清。


  不过对于下半年资本证券化市场的预期还是相当乐观的,参与机构会更加丰富、发行规模会不断增加、入池资产类型也会进一步丰富。除了对公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等外,有望新增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而且保险资金和公积金也有望逐步参与、增加相关产品的投资。


  过去曾经超级繁荣的代价要在今天及以后一段时间慢慢消化。不良资产证券化任重道远。


您可以输入500个字用户留言0

暂时还没有用户留言

温馨提示

3秒后弹窗将自动关闭